搜索
政策法规

信用领域数据资产入表

 二维码

数字经济以其对生产生活要素的高效配置能力,形成了支撑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数据生产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据要素已成为跟土地、劳动力、资产、技术并列的五大生产要素之一。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数据资源对于企业的价值创造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信用信息&数据资产

     

数据资产是企业生产、交易过程中记录的数据信息,是数字经济背景下以数据形态存在的资产。国家标准《信息技术服务数据资产管理要求》(GB/T40685-2021)定义数据资产是“企业合法拥有或控制的,能进行计量的,为组织带来经济和社会价值的数据资源”。数据资产是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衍生的新兴资产类型,也是支撑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

根据国家标准《信用基本术语(GB/T22117-2018)》,信用信息是“个人或组织在社会与经济活动中产生的与信用有关的记录,以及与评价其信用价值相关的各类信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稿)》中,定义信用信息为“可用以识别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身份和信用状况的信息。”《征信业务管理办法》中将信用信息定义为“依法采集,为金融等活动提供服务,用于识别判断企业和个人信用状况的基本信息、借贷信息、其他相关信息,以及基于前述信息形成的分析评价信息。”

随着以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框架的形成,以及财政部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企业数据资源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政策的施行,基于信用数据与金融科技融合态势,信用信息流转的体量越大、频率越快,其使用与交换价值也就越大,信用信息的数据属性逐步清晰,依然具备成为数字资产的基础条件。

 

   二、开发利用&参考借鉴

     

数据资产入表,有利于显化数据资源价值,提升企业数据资产意识,激活数据市场供需主体的积极性,增强数据流通意愿,减少“死数据”,为企业对数据进行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动力。

从宏观层面来看, 数据资产入表一方面意味着数据能够进行买卖、交易以及抵押,进一步促进了数据的流通与共享;另一方面能够有力地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从微观层面来看, 数据资源入表后,可从资产、负债、利润角度更准确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企业做出经营决策提供更好的依据;众多银行金融机构的“数据入表+融资”模式正在趋于完善,助推数据向资产进行转化;数据资产入表还将推动企业在价值创新方面的新探索,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

现阶段,企业进行数据资产入表主要有以数据资源形式直接入表、以数据产品形式入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造成的数据资产入表等三种路径,为现阶段丰富的信用信息以数据资产的形式实现入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三、他山之石&成功案例

     

北京市

   

2024年8月,北京市企业征信领域首单数据资产质押贷款成功落地。本次数据资产融资工作,通过分析入表数据资产的基本情况和应用场景,评估其市场价值,重点防范数据资产违规使用风险,最终成功审批通过200万元的授信额度。

 

本次实现融资的数据资产为“铭鉴数智企业画像数据集”,该数据集是北京金融大数据公司立足多维原始数据,通过建模分析形成的“多维企业标签库”。工行北京分行将这类企业数据标签成功应用于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等金融服务领域,有效助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获得更多高质量金融支持。

甘肃省

   

2025年1月,甘肃征信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完成首单数据资产入表工作,“甘肃征信公司征信服务及预警监控数据集” 数据产品顺利通过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审核公示,取得数据资产登记凭证,数据规模达 2.62 亿条。   

该数据集重点向省内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提供贷前、贷中、贷后全信贷流程的征信服务和预警监控服务,具体包括数据画像、关联分析查询、司法涉诉信息查询、征信报告、风险预警推送等服务,切实帮助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拓宽获客渠道,提升信贷业务的风险防控与管理能力。

江苏省

   

南京征信公司“科创企业资质及信用水平评价、企业事件动态监测”等2项数据产品,成功获得商业银行数据资产质押融资授信1000万元。此次数据资产成功获得授信,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提升了融资能力,打通了数据要素从资产到资本的可行路径。

 

无锡市构建了一套绿色金融模型,该模型基于经合规授权的发票数据,进行产业链穿透,筛选出符合国家绿色产业政策的绿色产品交易相关信息,结合企业的工商、纳税、社保数据等多种数据要素进行有效融合。这一项目不仅为无锡的中小微企业在绿色金融领域提供了服务,还通过数据资产入表的方式,将数据转化成了具有高价值的生产力模型。

 

济南市

    济南市依托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完成涉及全市企业公积金、医保、社保等核心数据的深度清洗、脱敏加工及结构化处理,形成首个具备市场应用价值的标准化数据产品——“济南市小微企业职工保障性待遇评价数据集”,并顺利完成登记入表工作。

 

杭州市

   

2024年6月,杭州市金投集团市民卡管理和杭州征信两家下属子公司的数据入表工作,成为杭州市国有企业首单数据资产入表案例。在入表实施过程中,专业机构对数据产品从数据资产的视角进行全面梳理和盘点,对数据产品全生命周期进行了系统性审查,明晰了数据产品权属,确定了数据产品成本。数据产品通过杭州数据交易所完成交易,有效判断了数据产品的未来收益。最终将市民卡管理的相关数据资产计入了无形资产会计科目、将杭州征信的相关数据资产计入了存货会计科目。

沈阳市

    沈阳市围绕数据安全、数据来源合法性、数据产品流通交易等完成全面审查,并通过确权及合规认证,获得《数据产品登记凭证》与《数据产品挂牌证书》,标志着企业数据资源完成从内部到市场化的质变。并严格遵循“合规确权-财务入表-生态赋能”三位一体入表条件,将企业征信平台系统作为核心资产载体,通过精细化成本归集,完成数据资产全链条登记与入表,成功将455.48万元数据资产正式入表。

   四、确认条件&应对措施

     

数据资产入表的实施标志着数据从“业务副产品”转变为“战略资产”,企业需通过治理、评估、核算实现数据资源向资本的跃迁。

资产就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收益的资源,一项资源要被定义确认为资产,需要满足该资源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该资源由企业所拥有或控制、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等5个条件。

在数据资产入表工作的准备阶段,要明确数据资产化战略、数据资产化组织、数据治理工作、数据资产财务处理、数据资产内外协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等6项应对措施来保障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登录
登录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