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Home
走进我们
Nav
新闻动态
Nav
培训考试
Nav
服务项目
Nav
信用公示
Nav
会员管理
Nav
在线查询
Nav
政策法规
Nav
人才对接
Nav
专家智库
Nav
下载中心
Nav
在线报名
Nav
协会简介
联系方式
协会章程
通知公告
信用动态
本会动态
党建动态
培训考试指南
课程简介
培训教材
信用企业公示
失信企业公示
入会须知
入会在线申请
会员风采
学习交流
证书信息查询
会员信息查询
信用专家信息
诚信企业信息
新闻详情
韩家平:消费领域信用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对策建议
二维码
11月9日,由厦门市诚信促进会、厦门国信信用大数据创新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两岸(厦门)信用论坛暨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论坛”在厦门召开。主论坛上,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长韩家平发表《消费领域信用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对策建议》主旨演讲。
韩家平指出,消费是经济增长第一动力。扩大消费是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恢复向好的主要路径。消费处于国民经济循环的终端,受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本身以及各环节相互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扩大消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各方面综合施策。综合来看,加强消费领域信用建设可在以下三个方面促进和扩大消费:
一是
通过加强经营者诚信合规管理,营造便利、放心的消费环境,从而改善消费者消费意愿。
二是
通过开展信用(信贷)消费,提升消费者即时支付能力,从而促进消费达成并扩大消费规模。
三是
通过改善风险管理,有效处置消费信用风险,保障信用(信贷)消费持续健康发展。
韩家平认为,
当前信用建设的重点从创新经济社会治理,建立信用监管机制为主,转向疏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难点堵点痛点,促进信用经济发展和完善信用治理制度。结合市场监管总局代码中心发布的中国企业信用指数可以看出,这几年来虽然受到国内国际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企业的信用水平有一些波动,但是总体来讲是持续上升的,也反映出信用建设有力推动市场秩序稳中向好,企业经营活力持续恢复,企业诚信守法意愿持续增强。
韩家平指出,消费是经济增长第一动力。扩大消费是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恢复向好的主要路径。消费处于国民经济循环的终端,受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本身以及各环节相互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扩大消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各方面综合施策。综合来看,加强消费领域信用建设可在以下三个方面促进和扩大消费:
一是
通过加强经营者诚信合规管理,营造便利、放心的消费环境,从而改善消费者消费意愿。
二是
通过开展信用(信贷)消费,提升消费者即时支付能力,从而促进消费达成并扩大消费规模。
三是
通过改善风险管理,有效处置消费信用风险,保障信用(信贷)消费持续健康发展。
韩家平认为,
当前信用建设的重点从创新经济社会治理,建立信用监管机制为主,转向疏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难点堵点痛点,促进信用经济发展和
韩家平指出,
虽然我国信用建设总体进入法治化规范化新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如实践探索快于理论研究、公共领域快于市场领域、平台建设快于制度建设、东部地区快于西部地区、垂直管理领域快于其他行业领域等。在经济领域比较突出的是企业的应收账款的问题。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快速攀升,回收周期延长,大企业高负债高杠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局部金融风险有所上升,这个问题是目前在信用建设中非常值得关注的。此外,韩家平从诚信合规方面、知识产权保护、非金融类消费征信体系、预付消费领域、消费信贷等方面分析了消费领域信用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
最后,针对消费领域信用建设韩家平提出了五点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诚信合规经营监管。
依法打击制假售假、违法广告、虚假宣传等行为,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依法进行失信惩戒;对屡禁不止、屡罚不改的,依法实施市场禁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版权保护法律法规,明确侵权认定标准。
二是健全消费领域信用治理机制。
推广诚信经营承诺制和一定期限内无理由退货制度,健全经营者诚信档案;规范发展信用评价:引导商圈、步行街、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商户信用管理,建立多维度、全过程的评价体系,为消费者以信用评价作为消费决策依据创造条件。
三是加强信用信息交换共享。
推动公共信用信息与市场信用信息合规共享,严格个人信息保护,加强平台信用治理。鼓励平台和经营者通过分期付款、先用后付、发放消费积分等方式开展信用消费业务。鼓励行业组织、征信机构、平台企业建立健全非金融类消费征信体系,加强信用信息交换共享。
四是增加对消费品的信贷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合理增加对购买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品的信贷支持,持续优化利率和费用水平。鼓励金融机构以销售数据、应收账款、信用保险保单等为基础,开发适合中小微商贸流通企业的专项融资产品。
五是完善预付消费领域法规,加强消费信用风险管理。
开展消费信贷不良资产处置试点,鼓励运用市场化、法治化、多元化手段化解消费信贷风险。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信用管理体系。
上一篇
中消协:加快推进中介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
下一篇
信用赋能民营经济发展相关举措
文章分类:
信用动态
分享到:
会员登录
登录
免费注册>
◆
我的资料
◆
留言
◆
查看手机网站
◆
回到顶部
◆